亲,你的浏览版本过低,建议使用IE8以上或其他浏览器,将获得更好的购物体验。
-
查看详情>>
我们该怎样培训员工呢?
这里要讨论的不是讲教授法,影视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常用的培训方法,这些方法在培训中当然很重要,但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内容。我说的如何培训员工,是指企业家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培训员工。
培训就是教化。教者,诲人以善,而导之以其所不能也;化者,率之以躬,而使其相从于不自知也。这段话的意思是,我们要善巧方便的引导员工,以身作则的影响员工,在潜移默化之中,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受到教育,成为有作为的人才。
曾国藩以“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为乐。
他所说的勤教,就是谆谆教诲。通过书籍,我们可以掌握古人的智慧;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榜样,我们可以吸取更多的精神力量。我们并不需要亲自经历是所有的事情,看看当事人,我们就可以知道他的感受,问问旁观者,我们就可以知道事情的可行性。坚持这样不断的学习,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学问就得到了提升。
曾国藩说,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生知之卓识,大抵皆由勉强磨炼而出耳。强勉学问则闻见博,强勉行道则德日起。识可渐进,才亦渐充,才识足以济世,何患世莫知己哉。
曾国藩这段话的意思是讲,所有的有些人才都是经过不断学习和磨炼出来的。对待学问和德行,我们都要勉励自己,持之以恒的“修行”。当我们的才识和德行具足时,就会吸引更多的人才。
我认为,曾老先生的这番话,不仅道出了培养人才的方法,更给企业家提出了要求。要求企业家严于律己,才能施教与人。
我们既要对员工说明学习的必要性,又要给员工具体的练习内容和方法。我们对员工的培训,既要劝诫,也要引导,更要鞭策。
曾国藩培养人才的办法有课读、历练和言传身教。按每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根据他的专业方向,引导他们读书学习。
对经常在我们身边的人,既要布置学习的内容,又要检查学习的进度和结果。最好是定期考试,企业家要亲自出题目,阅试卷,评等级。这样即可督促员工们的学习情况,又可以了解他们的真实水平。
培训的时间和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茶余饭后,闲暇之时,我们可以结合公司的现状,社会上的时事焦点,谈古论今,对员工进行潜移默化,帮助他们增长学问,扩大眼界。
旺旺集团的董事长蔡衍明大部分知识,都是来自电影与街头,在他父亲开设的中央戏院中,他一天能看上十部电影,从小看到的世界便与一般人不同。他觉得“街头看一年,胜过读三年。”
对于长期出差在外的人,我们可以采取通话、短信、邮件、书信等各种形式,结合实际工作进行教育和引导。这样既可以鼓舞士气,鼓励、鞭策和教育员工,还可以体现出领导对员工的关怀。
从梁庆德总裁开始,格兰仕就有领导给员工写信的优良传统。当员工在工作中取得良好成绩,或遇到困难,碰到瓶颈时,通常他们对会收到总经理甚至是总裁的亲笔信。也许这算是格兰仕成功的秘诀之一吧。
对于员工,我们要谆谆教导,要引导员工们精忠报国,孝顺父母,坚守自己的承诺。
在此,可以借鉴梁启超先生的一句话,“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富则中国富”说,员工强则企业强,员工富则企业富。
用心的培训自己的员工,给他们以正确的人生引导,是最省心最彻底的领导方法。
我一直在倡导对企业的员工不要用“管理”两个字,而是要领导。我倡导的企业文化是“家文化”。建议我们企业家要把企业当家一样用心经营。在企业里,为自己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兄弟姊妹,营造出一个幸福、温馨的大家庭。在这个家里,没有目标管理,没有绩效考核,没有末位淘汰,没有批评指责。这里只有相互的关爱,体贴的言语,耐心的教育,无私的奉献和帮助。
在我们的企业里面,没有长辈,更没有管理者。
不要以为你年龄比较小,犯了错误,大家都要什么东西迁就你,能纵容你。这是不可能的。企业里面是没有长辈的。
我们说企业家应该以企业为家,应该在企业里倡导“家文化”。但这个家里面,只有兄弟姐妹,没有爷爷,没有父母亲。
为什么这样讲?是因为每个人都应该具备承担能力,都是为了共同的理想而奋斗的。强者是不愿成为别人的呵护对象的。
对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更应如此。不要指望说,我有点小错了,因为我还是个孩子,你就必须要原谅我。不要有这个想法。大家都是一起来创造事业。佛教、道教很多的宗教里面都讲同修、师兄、兄弟、姐妹,在我们的共产党里面叫什么?叫同志,有没有说爷爷同志,没有这个说法嘛。
我们相逢在一起,便是有缘。不管你信不信,缘分总是客观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有善缘和恶缘,人与事的缘分有顺缘和逆缘。
对待缘分的态度有很多种。心量不大,智慧未开的人,看见经济条件比自己好,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就想攀缘。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想到的是绝缘。有智慧的人讲究随缘。有慈悲心的人,会欢欢喜喜地去化缘。
不要听到化缘就想到是出家人找你要钱。找你要钱的是乞丐,或者是你的债主。化缘是说,与我有恶缘善缘的人,对我是顺缘逆缘的事,我都要勇敢、欢喜地去面对它们,教化它们,淡化它们。
在企业里倡导家文化,我们都是一家人。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该如何共处,看看我们各自的家,就明白了。
在对员工的培训中,很多企业都是在关注生产效率,销售技巧等方面的内容,而忽略了员工是“人”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对新员工的培训,我们有责任要把公司周边的环境告诉给员工。坐几路车可以到银行,公司的安全出口在哪里,公司的食堂、宿舍有哪些要注意的细节,等等。有关员工生活方面的细节,都要在他们进公司的时候,介绍得清清楚楚。
不要以为这些都是婆婆妈妈的事,对员工的关心和关怀,都是从生活的细节中体现出来的。
在红眼病爆发的季节,格兰仕医务所都会组织专题讲座,告诉大家如何预防和治疗红眼病。并且将眼药水发放到各公司的每个车间和班组。
要在企业里营造宽松融洽的环境。如果企业只有刚性、理性的制度,缺乏人性化、人情味的东西也是不行的,应当融入“爱”的管理理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爱,就是对企业员工关心爱护,为员工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员工发展空间的创造,以及财富的合理分配等。企业通过爱与和谐的氛围将员工凝聚起来,使员工产生认同感,就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生机与活力。
-
查看详情>>
我们认为培训是三个方面的培训,第一是企业文化教育,第二是专业技能的培训;第三个是心态的培训;第四个是知识的培训。
企业文化
我们对员工进行培训的第一个内容,就是公司的企业文化。一谈到企业文化,就让人觉得是虚无缥缈的,或者是些空洞的口号。
其实企业文化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虚。
企业文化是什么呢?是你这个公司成立到现在,经历过一些人和事,所沉淀下来的那股精神力量,是一种传承。
企业文化是怎么样体现的呢?再现历史,你要把那些人和事搬出来讲一讲。讲了没讲?你公司成立到现在遇到那些苦难,是谁去克服的?是怎么样克服的?等等,诸如此类的人物和故事,都要跟员工讲一讲。
要告诉员工们,你们今天的工作和条件,是有无数个“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流汗水、滴泪谁换回来的,得之不易啊。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你有没有告诉他们。
我们看看,宗教之所以源远流长,是因为他们在发展信众、教化信众等等一切活动当中,都要举行庄严而又隆重的仪式。包括我们伟大的共产党,在发展党员时,也有神圣的仪式。
我们都知道,凡是要求入党的人,都必须要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申请书上要写明,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个人的优缺点,入党态度等等内容,并且还要附上自己的个人履历,家庭背景和主要社会关系,以及需要向党说明的问题。
在党总支对申请人进行严格的政治审查后,才能填写《入党志愿书》,并且要确定两名正式党员作为入党介绍人。
在接受党的教育和考察一年之后,满了预备期,申请人要向党支部提出书面转正申请,然后提交支部大会讨论表决。
入党宣誓仪式,一般由基层党委或党支部组织进行。参加入党宣誓大会的人有上级党组织代表,正式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
举行入党宣誓仪式一定是很严肃很认真的。会场要布置得庄严、朴素、整洁,主席台正中悬挂党旗和“入党宣誓大会”横幅。
在入党宣誓仪式上先要唱《国际歌》;上级党组织负责人发表简短祝词,表示对党组织充实了新鲜血液的祝贺,和对新党员的入党欢迎。
在新党员宣誓时,面向党旗,举右手握拳过肩,誓词由党组织负责人逐句领读,宣誓人跟读,声音要洪亮、激昂。
还有预备党员代表向党表决心,党员积极分子代表讲话。党组织负责人讲话,对新党员提出希望,对党组织建设提出要求。
最后在嘹亮的《国歌》中宣布仪式结束。整个过程由组织委员做好书面纪录。
在宣誓的时候就是非常的庄严而隆重,非常的严肃,这样才能让党员们觉得,要加入光荣的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同时,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分子,是来之不易的,是件非常神圣的事情。党员们就会为自己的这个宣誓,这个承诺,努力的去实践一辈子。这是我党成功的法宝。
这就是仪式的力量。
我们在人才吸纳的时候,这个仪式也要有啊,不能没有啊,什么意思呢?看看我们想入党,我说的这个党字是指中国共产党,
我们在对人才的招聘时,随随便便的。有些企业里连比较规范的招聘流程都没有。更别谈什么仪式了。
哎,那个谁,行了,你过来上班吧。这个就是你的位置,好好工作啊,我会看着你的。
整个招聘、培训的流程,就这么几句话完事了。
你对他是随随便便,他对你也就会是松松垮垮的。在对员工招聘的时候,是稀松平常的,让他感觉到进你的公司很容易,很随便。在他上班时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吗?
很容易就得到的东西,是不会让人珍惜的。我们给员工们提供的工作机会、培训机会等等,都是一样的。
员工心里会想,唉,先做着看喽,不行的话我就走了。
庄严、隆重的仪式是一定要的,要隆而重之地举行招聘、入职培训的仪式。企业家就是百忙、万忙,也要期参加你的新员工的入职仪式,像党组织负责人一样,讲讲话,发表两三分钟的祝词,祝贺企业充实了新鲜血液,并要对新员工的加盟表示热烈地欢迎。
仪式可以各种形式进行,包括我们的“严纪律,公赏罚,同甘苦”里面,都要以各种仪式贯穿始终的。
有些企业不大,会议到不少。整天开会,大会小会不断的开。
通常,他们大多数的会议,是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无果。真正会开会的人不多,真正明白开会的含义的人更少。
为什么这样说呢?
除了要明白会议的议题、参会人、主持人、发言人,会议讨论的过程、决议,实施决议的人,以及检查实施情况的标准、进度等等要素以外,我们更要明白,会议是一种庄严的仪式啊,她是我们企业文化传承的载体,是我们统一思想的阵地。
很多企业也在搞早会,早会都有些什么用?如果早会流于形式,而不是神圣的仪式,还有早会的要吗?
我们对宗教的了解,首先是通过她的故事。每个宗教里面都有大量的人和事,透过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她讲的教义,不是讲些空洞的大道理,而是发生在一些实实在在的人身上的,非常真实的事情。通过我们对这些人和事的了解,理解、接受,从而接受她们所举张的教义。
我们党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所以吸引着无数的革命先烈,坚定不移的跟党走,争先恐后的为党的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
党告诉我们,十多岁的小姑娘,叫做刘胡兰的,她为了革命事业,英勇就义了。毛泽东就为她题词说“生的光荣,死的伟大”,在党内外开展向刘胡兰同志学习的活动,直到今天。
我们敬爱的,党的好儿女,优秀的无产阶级战士,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仁,该炸碉堡的炸碉堡,该堵枪眼的堵枪眼,烈火烧身,一动不动。我们的国家能够解放,来之不易啊。我们要传承和发扬这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这就是我们党的文化。
我们再来看看宗教。道教里有八仙,佛教里有唐玄奘、六祖慧能,很多很多传奇性的人物,很多很多的大师,一代一代都有杰出的人物涌现。在这些大师的身上,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但是,各位要注意了,所有的人和事,所有的故事,都是围绕着她们各自举张的教义,她们的宗教思想来展开的。通过这些人物和故事,信众们就会很自然的接受了她们的教义,并愿意为之奉献终身。
我们的企业里面有没有这些故事,有没有这些人?人事人事,你没有人和事,就什么都没有。怎么可能会有将来的好人和好事呢?结果一定是令人失望的。
所以各位,企业文化这个东西,不要是空洞的,不是虚无缥缈的。她是实实在在的,她可以传承的。一定要通过我们企业里的典型人物,和他们的故事,来进行宣导。
把被我们吸纳过来的员工,引导到我们共同的价值观上面去,引导到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上面去。我们就要非常明确地告诉大家,我们为什么要开创这个事业,她将会碰到什么样的困难?在大家齐心协力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我们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我们有没有去跟员工讲过这些事情?
因此建议各位,在给我们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时,不要只是简单用流水帐,数萝卜下窖地告诉他们,哪一年公司成立,哪一年公司转型,哪一年公司获得什么荣誉。一定要加入故事进去,加入的故事必须是围绕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
我经常说,企业即人。一个没有智慧的人,能成就吗?企业也是需要智慧的。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智慧。这个智慧是来自企业里的每一个人,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智慧保留下来,把这些故事沉淀下来,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来。
讲讲我们办企业的最初动机是什么?讲讲我们大家一起打拼,图的是什么?曾经有多少人一路走过来,他们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我们将来还会得到什么?要去讲这个东西。
这些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企业对员工的终极关怀。讲了这个内容,我们的员工就会很明白,为什么为之奋斗终身的意义所在,就会清楚我们将会获得的是,家人与社会对我们付出的认可和尊重。
我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让员工们学习公司文化和企业精神,以帮助他们建立共同的目标和价值标准,并学习如何把它转化为日常行为。
对员工们进行企业价值观教育,以巩固和加强企业共享价值观,使企业的价值观深入人心。企业价值观教育,要介绍我们的企业,与众不同的清晰规范、价值标准和行为,以至于,我们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就能立刻分辨出谁是我们公司的员工。
对员工进行强化企业价值观的培训,可以保证员工对企业不离不弃,并愿意为企业目标的实现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和企业的社会价值。
新员工入职培训一定是要用心来做的,一定是要把我们优秀的企业文化传承下去。
在给新进的应届毕业生培训时,我们要谨记。
我的好朋友当中有些是企业家,更多的是职业经理人。不断的有些做职业经理人的朋友,在一起闲聊时,抱怨自己天生就是打工的命。我问他们为什么这样认为。
他们说,每个月从我手上经过的销售额超过一千多万,一年下来是一个多亿。如果按十五个点的利润算,我至少每年给老板挣了一百七八十万,拿到手的也就二三十万。
他们不甘心,如果自己做的话,哪怕是只挣一半,也有八九十万,绝对好过打工,而且再也不用看老板那张死脸了。
他们之中有些人想到了就决定自己单干。结果一年下来,发现他存折上的钱是越来越少,仓库里的货是越来越多。在他心力交瘁,几乎囊中如洗的时候,只好又选择打工。
他们向我抱怨的是命不好,只有打工的命。
真的是命运在捉弄人吗?
当我们碰到开心的事,不顺心的事,就会归结到命运上,是对自己不付责任的行为。
我仔细的分析了,那些自认为“落魄”“失意”的职业经理人创业失败的原因。我的结论是,他们从来就没有把自己当老板看过。哪怕是在他们所谓的创业时,也只不过是在“意淫”罢了。只是在他们脑袋里幻化出来的创业和老板。仅此而已。
为什么讲得这么难听呢?因为事情的真相就是这么难看。
他们在为老板打工时,可以说,从来就没有站在老板的角度考虑过问题。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些“骄人的业绩”,只不过是拼命的找老板要资源,来让自己的销售报表漂亮些,让自己的提成高些。
至于说老板的利润是多少,嘿,管他那么多呢。
企业家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个现象。公司的销售报表令你非常满意,年终的利润却让你非常的失望。
一个从来都没有把自己当老板看过的人,会成为老板吗?一个从来没有进行过“做老板”训练的人,会成为出色的老板吗?即使是偶尔的成功,结果绝对会是彻底的失败。
所以,企业家们,请对你的一个进行“做老板”训练。让他真正站在经营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处理问题。如此一来,你就不用孤军作战了,也不用那么辛苦了。对提升你企业的战斗力是大有帮助的。
不用担心他们学会了你的绝招,会离你而去。如果你真的对他们训练到位的话,我估计一般的人,在你这里尝试了创业的艰辛,也不会轻易去创业的。
再说了,如果用你的德行够好,在你这里能够拿到不错的薪水,能够得到你的尊重和
信任,工作得很开心,并且能够学到真本领,一定会吸引他们留下来的。
专业技能
对于员工的专业技能这一块,在招聘面谈的时候,招聘部已经完成了这部分的考核。但是你的工作能力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是不是做得最好的?这些方面知识和技能,不是由企业来教你的。
但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对他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就是我们引进了新设备,改造了新工艺,引进了新技术,研发了新产品的时候,对相关的人做一个专业技能的培训,是有必要的。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不高,所以不把它做为重点来讨论。
我们要重点培养的是,员工们对公司产品的热爱。
我曾经看到业务员愁眉苦脸的去拜访客户,低声下气地对客户说,张老板,我来是要向你介绍我们公司新出的产品,麻烦你看一下。张老板说,好啊,把你的产品拿出来看看。这个业务员才抖抖索索的,将藏在背后的样品拿出来。
为什么要把公司的产品藏在背后呢?公司的产品见不得人吗?
还有些公司的员工从来不消费自己公司的产品,而是去购买竞争对手的产品。这样的员工,尤其是做销售的员工,我不知道他们是在向客户推荐最优质的产品,还是在骗客户的钱。
记得以前旺旺集团在招聘员工时,就问他知不知道旺旺公司,有没有购买过旺旺的产品,是买来送朋友的,还是自己吃的?如果出来没有消费或品尝过旺旺的产品,对这样的人是不予考虑的。当然,不知道到今天,旺旺还有没有保留这样的面试问题。
一个连自己公司产品都不热爱的人,很难说他对公司的认同度和忠诚度有多高。有人说,让一个人激动很容易,让一个人感动就很难。如果连自己都不认可的东西,怎样去感动别人呢?
企业不教你职业技能,你该怎么办呢?偷师学艺。这是人的性格,这是由人的特性决定的。在你小的时候,家长叫你不要贪玩,要用心念书,你玩得疯狂得很。老爹叫你不要打游戏机,你打得比哪个都投入,都厉害;老师和家长都叫你不要早恋,初中时你就开始谈恋爱了。
越是别人反对的事情就越要去做,越是别人鼓励你做的事情,你反而不用心。这是人性。
所以,我强调这个偷师学艺。在对员工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不要搞得太多了,要搞得员工心痒痒的,让他自己去偷。
注意这个“偷”字,要用心观察你的师父们、前辈们是怎样应对工作的,如果换成你,你又该如何解决呢?这些专业技能上的东西,要靠自己不断的去吸取,不断的去学习。
长远心
我们在一家企业工作时,一定要想方设法地呆得够久。这个呆得够久,不是叫你混日子,也不仅仅是说,一定要在哪一家企业里呆得够久,而是要在你说选择的行业里呆得够久。
我们都是先选择行业,然后才选择企业的。当初选择这个行业时,我们的动机是什么?冲着什么要来做这行的?即使有一天我可以离开这个企业,但不可能离开这个行业。怎么样才能在这个行业里呆得够久?德行和名声。
在一家企业呆得够久有什么好处呢?
你会把价值万元的笔记本电脑,交给一个刚在公交车上认识的人保管吗?企业家凭什么把年产能上千万的车间交给你打理呢?路遥知马力,日久才能见人啊。
以上这些观念,我们一定要在员工刚进公司,就要引导到位,引导过来了,你带这个团队就会很轻松。要让它们明白我为什么要打工,我打工想要什么?我怎么样才能得到?
掌握知识的知识
现在是一个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特别快,新的知识层出不穷,我们讲不了那么多,也教不了那么多。
我们能够做的,只是传授寻找知识的知识。这是我们要重点培训的。让员工自己知道,该怎么去吸收一些最新的知识,掌握一些最前沿的资讯,我们传授他们这个方法。
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是心态的问题。是对员工良好心态的培养。新员工吸纳进来了,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来做这些事情。身为企业家,我们有责任要做好领路人。
心之道
从小时候读书开始,就不断地听到父母和老师对我们的叮嘱,你要用心读书啊,读好了书,就可以跳出“农”门啦。现在,我们对员工说,你们要用心工作啊。我们一直在强调读书要用心,做事要用心。
各位,心为何物?如何用心?
心在哪里?有人说在胸口,有人指脑袋。在六祖的《坛经》里面是这样讲的,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以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嗔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去来自由,心体无滞。
同时,《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这是他们对心的描述。我也是看得懵懵懂懂的。不过没关系,管它心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能用就行了。
到底该如何用好我们的心呢?在这里,我想利用《易经》的四个爻,来向大家汇报下我对用心的一点体会。
我们来看心字的第一笔,是一个点。这个点写在哪里,心字就出现在哪里,对吧?什么意思呢?这一点就是定位。就像是你对企业的定位,就像你自己在企业里的定位一样。定位不清晰,就容易出问题。定位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展开讲了。
我要跟大家探讨的是,找准定位之后的心态。这一点,我们可以用《易经》“潜龙在渊,勿用”的爻来讲。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我们刚刚定位好,能量不足,还没有很强的实力。这个时候,应该是“勿用”的。我们要做的是,客观、冷静地分析周围环境,找到我们的伙伴;积极主动地蓄积能量,苦练内功。就像我们现在面临金融海啸一样,要打好基础,强化自身建设。不要轻举妄动。
心字的第二笔是斜弯钩。这个斜弯钩不好写,不好看,更不好用。我们可以看到,前半部分是一直向下的。比方说,我们都练过字。我们在一笔一划写正楷字的时候,可能写得还像个样子。当我们知道还有行书、草书,并且进行练习时,就会发现,我们的字是越写越糟糕,越写越难看。大多数人就会放弃练字,结果就成了我们现在这么难看的字了。
我们曾经有很多的计划,当我们实施的时候,发现它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我们的心也会随之往下沉,就像斜弯钩的前半部分一样,是不断的往下跑。
结果呢,我们就会放弃。“一将功成万骨枯”,在这个斜弯钩拐弯的地方,是森森的白骨啊。太多对人在这个地方就阵亡了。
在《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的这本书里讲,往往成功就在前面不远的拐角处等着你。拐角处就是在这个斜弯钩拐弯的地方。
哲学告诉我们,任何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是在不断的否定之中得到肯定的。为什么我们在创业的时候,就忘了这个规律呢?
相信学过物理的朋友都还记得,物理里有个名词叫势能。是指高空自由落体,高度越高能量越大。我们在前进的过程中,不要害怕目标定得高,不要害怕往下的过程。因为它会给我们带来更有力的反弹。
可以用《易经》里的“现龙在野,其血玄黄”,来看到心字的第二笔。当我们的能量聚集得差不多了,就应该出来活动一下筋骨,试试我们的功力,挥挥手掌,推一推小山包,撅撅屁股,搅一搅小水池,看能不能排山倒海,兴风作浪。
在这个过程中,失败是难免的,痛苦是一定存在的。受皮肉之苦,忍他人之辱,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这些挫折一定是会出现的。就像冬天一定会寒冷一样,纯属自然现象。
如果有人一开始创业就很顺利,只能说,他像现在反季节的蔬菜一样,可能会有隐患的。要不然,这么会有“少年得志,是人生的不幸”这个说法呢?他的人生可能是不圆满的。
各位,一个期望湖北的冬天不会寒冷的人,是不是很愚蠢的人。那么,在我们成就事业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挫折和打击,你认为正常吗?
假如我们认可了这个观点,面对现在的“困境”,就应该心生欢喜的去享受这个必然阶段,而不是去抱怨和逃避。
破蛹化蝶的过程是漫长的,是必须经过的,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需要我们用“玄黄”的血,去淬炼。血,本来是鲜红的,是非常人的血色。我们在前进中,付出的血变成黑色和黄色的“玄黄”。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取得非常人的成就。
心境变化了,我们的环境也就开始转变了。心与境之间关系是很奇妙的。境由心生,亦随心转。
经过漫长的冬季,我们迎来了明媚的春天。心字的第三笔又是一个点。这是《易经》里讲的“飞龙在天”。我们的事业如日中天,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这时候的你就像一条金光闪闪的神龙,可以行云布雨,遨游九州。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
有人说,曹老师,这就是我想要的结果。心字的最后一笔就不用讲了吧。
我们可以看到,有些成功的企业在悄然无息中消失了,有些成功的企业家,连一声惨叫都来不及,就推出了历史的舞台。
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也有这样的看法,我已经功成名就了,还需要学习最后这一点吗?
各位,最后这一点叫什么呢?“亢龙有悔”。人性是贪婪的,人心是愚昧的。很多人都期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期望锦上添花。他们没有“亢龙有悔”而功亏一篑。
亢,为初九,为老阳。是指事物发展到了极致。至刚易折。扁担之所以不容易断,是因为它有弹性。凡事没有弹性的东西,都比较容易断。
悔,不是后悔的意思,而是悔悟。在功成名就的时候,我们要做的是对前期工作的回顾与总结,找出我们的不足之处,总结我们的成功经验,以便我们进一步的发展。
以上这“四条龙”,不光需要我们在座的企业家明白,更要通过培训,让我们所有的员工都应该明白。它不仅指出了企业的发展规律,更是我们企业家及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真谛。
-
查看详情>>
我经常说,传统的人力资源就是一个加工厂,是企业人才的加工厂。各用人部门按照部门编制,提出的“用工需求”,就是给招聘部门下采购订单。招聘部门负责采购和来料检验,培训部门就是对新进的用工进行深加工,用人部门就是使用“产品”的客户,绩效考核是负重过程检验的。
选好了材料我们就开始加工了,这就是我们讲的谨训习。
在我们道来国际训练机构,培训部不叫培训部,叫训习部。为什么不叫做培训部?培训要花钱,培就是要“赔”钱的事情。老板一听到“赔”就不高兴了,不愿意搞了。
谨,不是谨慎的意思。有些企业家不愿意对用工进行再教育,是因为太谨慎了。他的理由是,我干嘛要给他们培训,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他们不是跑到竞争对手那去了,就是在对门开一家跟我一模一样的公司。傻子才教他们呢。
各位,有这些胸襟的老板,企业会做得大吗?没有经过训练的战士,会有战斗力吗?没有战斗力的企业会有大的成就吗?
训是指的训练,而不是指的教训。训完了,紧接的就是要练习,要花时间去温习它,要下功夫去练习它。
为什么要对员工进行培训?
要从根本上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先来了解下,员工的工作动机。员工为什么要来你的企业工作呢?
钱
可能有些企业家脑袋里蹦出来的第一个观念就是钱。没错他们是为了钱。但仅仅是为了钱吗?
如果你吸引来的员工都是为了钱而来的,你就要开始反省,一定是你自己出了问题。
为什么呢?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很有可能你办企业的第一目的就是为了钱,而且,很有可能,在你的企业里是以钱为导向的。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一旦你的竞争对手,开出的工资比你出的高,福利待遇比你提供的好,你的人留得下来吗?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跳槽,跳来跳去的主要原因。因为我们大多数企业家对员工进行了误导。
现在的企业里,很少有不发奖金的。
为什么要给员工发奖金呢?企业家们肯定会回答,别的公司都在发,我们不发行吗?奖金,可以激励那些对公司有贡献的人,可以留住优秀的人才。
我想正是企业家们基于对员工的鼓励、激励,留住人才等动机,所以,销售提成,季度分红,年终分红,甚至是“干股份”等一系列激励措施都出台了。
各位,我们的企业按这样的激励措施,搞了好多年了,按大家的理念,人才的问题,早该解决了。为什么到今天,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越来越低呢?员工的流失率越来越高呢?
所有的这些措施,不都是在给员工钱吗?员工来打工不就是为了钱吗?为什么我们花了大把钱,却没有得到想要的效果呢?
1921年,在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的时候,对政治觉悟不高的老百姓来说,加入共产党,成为共产党员,是件很不划算的事,没有工资,没有奖金,没有机会评职称。而且,还是件危险的事情,搞得不好,是要杀头的,有可能连全家都被杀了。
各位,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都自觉自愿地加入共产党呢?这个现象,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我建议,想轻松的、成功的经营企业的企业家们,要认真的向我们的党学习。通过我党的发展奋斗史中,吸取宝贵的领导经验。
心无常
除非一个人内心已经超越了对金钱的渴望,大部分的人,人心是贪婪的,是无贪得无厌,是“无常”的。而在你的企业里,金钱是有限的,是“常”的。以“有常”的物质,怎么能满足“无常”的心呢?
所以,我们要对员工进行引导,要引导员工以“无常”的追求,来平衡“无常”的心。
其实,我们的员工除了挣钱以外,还有更多更高的需求。比如说,尊重和信任的需求。我们对自己的员工够尊重吗?他们在多数企业家的眼里,无非只是一个小马仔,就是为了几个钱,在为你卖命的人而已,什么时候把他当成人看过?员工们得到了尊重没有?信任过他们没有?如果没有给他们信任和尊重,凭什么要他们为你卖命?
快乐
员工的第三个需求是快乐。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人性:趋吉避凶。简单的说,人就是有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的本能,这就是人性。
我们在座的各位企业家也是一样的。我先不谈员工,先谈你家里的情况。
在工作了一天之后,你饥肠辘辘,身心疲惫地回到家里,还没进门,你老婆就质问你,这么晚才回来,又到那去鬼混?她会很仔细的看看你身上有没有长头发,闻闻你身上有没有香水的味道,看看你衣服上有没有口红的痕迹,看看你钱包里的钱少了多少,看看你手机的通话记录。
被她一番严查之后,你走到桌子旁,一看,桌子上干干净净的,没有饭菜;到厨房去看看,没有饭菜;打开冰箱里看看,还是没有饭菜。没有,那就没得吃喽。
冲个凉睡觉吧,出了卫生间之后呢,老婆说你冲凉的时间太长了,浪费了水电,你被推到到客厅里去睡了。这样的家你愿意呆吗?
你准备跟儿子说几句话,儿子又不理你,因为受他妈妈的影响,他觉得你是个坏爸爸,每天晚上这么晚回来,都不愿意跟你说话。在这样冷冰冰的家,你愿意呆吗?
前面讲过家的功能,这样的家你不愿意呆,因为你得不到快乐,寻求不到温暖。
你给员工营造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呢?你的企业里给员工们快乐的感觉吗?
除了钱、尊重、信任和快乐以外,员工们的第四个需要是自我成长。在企业理,你有没有给他们一个自我成长的空间?有没有为他们创造成长的环境?
有些企业家对员工是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从来没有对自己的员工进行分析、辅导、帮助,没有为员工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让员工们清晰地看到认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他们的发展空间,以及他的成长路径,都没有人指点,心里没谱啊,是心虚的,所以心也是不安定的。
那么,员工们自然就会考虑,这这里做了三年、五年之后,假如我离开了该怎么办?到时候年纪又大了,又没什么积蓄,我会被这个行业淘汰的。他会发现,在你企业里工作,是一个自我贬值的过程。当他心里觉自己在不断贬值的时候,他自然就会想到,趁现在能多捞点就多捞点,因为未来我可能就更不值钱了,很有可能会想尽一切办法捞你的钱。
终极关怀
宗教为什么能吸引数以亿计的忠实信众呢?
因为大多数宗教会讲到对信众们的终极关怀。宗教不但管信众们的生,还管信众们的死。同样是人死了之后的问题,基督教讲的是上天堂,道教里面讲的是羽化升天,佛教里面讲的是极乐世界。
我们的企业对员工们有没有讲终极关怀,怎样讲的,不知道。估计很多企业家对企业的未来会怎样,自己也没把握,更不敢跟员工谈这个问题了。
人之所以会充满恐惧和不安,是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他不知道未来会是怎样的。啊,我能做下去就做,做不了就算了,
或者说,人之所以会失望,是因为对未来的确定性,他知道最后的结果。他知道,当他的剩余价值被榨光了之后,不管愿不愿意,他都得就会离开。
当员工们有这种想法之后,会安心工作吗?这个时候他不捞钱他捞什么?人心里总要有个平衡嘛。因此,我们要给员工一个自我成长的空间。
基于这个目的,我们就有必要对员工进行培训。我们讲培训的话无非有两种培训,一种是入职培训,一种是在职培训,我先讲讲这个入职培训。提到培训,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给员工洗脑,而是员工们成长的需要。那么,培训的第一个内容,就是关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去年,道来国际训练机构对民营企业辞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做了一个调查,只有23%的人辞职主要是因为工资不理想,51%的人是因为对在企业的职业生涯没有清晰的目标而辞职。
各位要明白,并不是所有的士兵都想当将军。同样,并不是所有的员工都想当总经理。对一般岗位的员工,我们要结合他的意愿,跟他说明白,他未来的职业生涯方向,今后他在企业里发展的大致方向。
对如财务经理、市场开发部经理等一些关键性岗位,我们应该为他们量身定制职业生涯计划,可以在招聘的时候,跟他们进行详细的交谈,了解他们的价值观、兴趣爱好、职业意向,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与他一起设计一个大体上的职业生涯规划。企业应向应聘者明确职业生涯设计的原则,用公平的尺子,依据员工对企业的贡献设计。
当员工在进入企业时,就有了职业生涯的概念,就会让他对未来有一份憧憬,他就可以斟酌是留下来还是放弃。如果他选择留下来,就会有“即来之,则安之”的心理,他就会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而努力,为企业的发展和自己的发展坚定地留下来。他就会尽力实现个人与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和理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
格兰仕有四、五万员工,而流失率始终低于10%。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原因在于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得有条有理。在招聘面谈的时候,从总经理、经理到主管、工程师,每一个人都设计好了职业发展通道。
1941年,日本的“神风敢死队”在偷袭美国珍珠港时,每个队员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对着美国的舰队狂轰滥炸,给美国的海军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使美军几乎失去了对太平洋海域的控制权。
“神风敢死队”队员为什么能够视死如归的作战呢?除了日本人信奉的“武士道”精神以外,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日本天皇对队员们的家属进行了妥善的安排,给他们以丰厚的生活条件,令队员们没有了后顾之忧。
以上两个例子,就是给员工终极关怀为组织带来利益的最好佐证。
-
查看详情>>
曾国藩说的慎用,就是知人善用。他强调,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收之欲其广,用之欲其慎。
我们办企业,需要拥有大量优秀的人才。我们对人才的使用要慎之又慎。慎重的使用人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其所长,尽其所能。虽然我们拥有了优秀人才,如果我们不会知人善用,人才也会变成庸才。
另一方面,量才录用。我们要对人才进行反复的测试和考察。感到对他有了较深的了解,的确有把握的时候,再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安排合适的岗位,委以重任。
很多企业都在严格地按照《新劳动合同法》,跟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但是我发现,会利用试用期来选择人才的企业并不多。除非人才自己离开,否则,很少有企业会在试用期之内,淘汰与企业价值观不一致的人。如果试用期仅仅是种形式,我们就没有必要自欺欺人了。
建议各位企业家好好利用试用期,借助曾国藩老先生教我们的鉴人之术,为企业多发掘些优秀的人才。
我们是文明之帮,礼仪之国,自古就讲究一个“诚和信”。
在对待被我们吸引来的人才,同样也应该坦诚相见。这样,无论对企业还是人才都有利。
我们要为人才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有关职位的信息,有了这个良好的开端,才可能产生人才与企业匹配的良好结果,从而避免人才的流失。
为人才提供真实的信息,其作用就相当于给人才打“预防针”。有些求贤若渴的企业,在人才供需会提供的信息,其真实性和可靠度,真的不敢苟同。就像房地产开发商打出的楼盘广告,有个土包水塘就说是背山面海。导致业主看楼时的心理落差特别大,成交量如何,可想而知。
任何一家企业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直言不讳的对人才讲清楚,好过他日后进了企业,发现企业的所谓“负面情况”,而感觉上当受骗。
真实、客观的告之企业实情,告诉他,我们公司的薪资待遇、福利情况是怎么样的,有无奖金发放,晋升的机会和条件如何,等等,人才想了解的一切情况,在不透露公司机密的前提下,我们都跟他讲明白。让人才进行自我筛选。
如果他了解了企业真实情况以后,认为不满意,可以打道回府,与你老死不相往来。那么,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他绝对不是最适合你企业的人才。道不同不足以为谋。不必为他的不来而难过。
而在有些企业的做法,我只能说是掩耳盗铃。人力资源部门好不容易找到“合适”的人,用人部门的领导也很满意。出于对绩效考核的恐惧,招聘人员担心会影响到他的“招聘及时率”,生怕让到手的“大鱼”脱钩跑了,于是就拼命给他撒下香喷喷的“诱饵”,把自己的企业说得是“人间仅有,天上绝无”,似乎可以满足人才的一切要求。
就好比是媒婆强做媒一样,不管男女双方是否真的两情相悦,先骗上花轿,入了洞房再说。等人才进了企业,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才发现不是像当初介绍和承诺的那回事,就有受骗上当的感觉。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等他满腹牢骚的时候也就是离开企业的时候。
-
查看详情>>
有人问,曹老师,心无象,相无形,这个东西很难把握啊。
为什么觉得操作起来比较难呢?如果有个具体的标准,可以供我们参考,是不是会觉得容易些呢?
既然这样,那我们就建立一个识人标准吧。事实上,这个标准大家早就有了,它就是我们的价值观。为企业选拔人才时,你用的是什么标准?就是你的价值观。
我说到“企业即人”。人是生命周期,有生命轨迹。是人就一定有他的性格,比如说,这个人沉稳、宽容,那个人有智慧,是淡定、从容的,每个人都自己的性格,你的企业有没有自己的性格?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必须吸收那些与企业价值观一致的人才。我们应该把价值观标准,作为在人才招聘时的,一个重要的衡量准则。通过与应聘者交流,来发现并录用那些能够胜任工作,并且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相吻合的的人。
企业既是员工价值观实现的场所,也是企业价值观实现的场所。如果员工价值观和企业价值观都是一致的,就保证了员工的行为符合公司利益,员工的工作以公司目标为导向。
因此,我认为,在选择人才时,应手握两把尺子,一是工作能力,二是企业价值标准。最适合企业的人才,是那些既有工作能力又认同企业价值观的人。
我们应该要求被录用的人才,必须完全认同公司的领导哲学和奋斗目标。对那些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不相容的人,即使工作能力再强,也应忍痛割爱。当然,企业也可先录用这些人,再对其价值观进行改造,但这样做往往收效不大。
企业的性格,企业的价值观,就是你观人识人的标准。找跟你企业的性格相似、价值观一致的人,绝对是最明智的最省心的做法。
曾国藩能够网罗到大批的优秀人才,主要有广收、慎用、勤教、严绳,这四种途径。对人才的“勤教和严绳”,分别留在第二章“谨训习”和第三章“严纪律”里讲。在这里,我们先来看看他是如何广收和慎用人才的。
曾国藩的做法是不遗余力的选拔人才。他说,求人之道,须如白圭之治生,如鹰隼之击物,不得不休。白圭是战国时期的人,以善于经营、贱买贵卖著名。由此可见,他对人才的渴望程度。
曾国藩认为,并不因为能工巧匠的需要,山上就会长出又高又直的栋梁;也并不是因为英明的君主对人才的渴望,老天爷就造就出类拔萃的人才。德才兼备的人才,十分的稀罕,是可遇不可求的。即便是有中等能力的人才,也是需要努力的追求,才能得到的。
因此,每次与别人谈话,或者是通信,曾国藩总是殷勤询问对方是否有人才,一旦发现了人才,他就千方百计的调到自己身边来。
曾国藩追求人才的方法,用心良苦,也颇有成效。在我看来,他的方法还是停留在“术”上,没有用好求贤的“道”。
我认为,优秀的人才不是可遇而不可求,不是追求来的,更不是招聘来的,而是吸引来的。
企业价值观是员工们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念,它决定了企业及员工们的行为取向和判断标准。作为企业成员的共同信念,企业价值观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努力方向和行动指南,并能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激励力,从而有助于实现企业目标。
我们要吸纳的人,就是跟我们企业价值观一样的人。这样,才能格格相融,才能和平共处。
1992年,格兰仕转产做家电,国内微波技术的人才奇缺,为了寻找人才,集团董事长——德叔觅英才,可以和刘备的“三顾茅庐”可以相提并论。
当知道上海无线电18厂有三名微波技术工程师,德叔五次亲自跑到上海,三名工程师被他的真诚感动。他们从繁华的大上海,来到,来到了广东一个小渔村顺德镇。
因为受到德叔人格魅力的吸引,和对格兰仕人践行的“努力,让顾客感动”的企业宗旨影响,很多技术专家都放弃了舒适的大都市生活,来到当时只是穷乡僻壤的顺德。
当年的众多追随者,有些已经退休了,但还有两位在集团担任要职,一位是集团副总裁兼执行委员会主任陆荣发,一位是微波炉公司总工程师汪贵富。
企业家要注重人才的相互吸引。善待公司的每一个员工,利用群众的力量,形成更大的吸引力,就能够聚集更多的优秀人才。
招人的动机
企业为什么要招人?换句话说,你招人的动机是什么呢?
是为了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希望通过找到的这个人能给我解决呢?还是为了帮助别人,给他提供一个实现理想的平台,以成就他的梦想呢?这是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谈到招人的动机问题,各位不要以为是在讲大话。如果仅仅是为了解决你的问题而招人,在很大程度上,你是在利用别人。利用别人,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一旦你觉得他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就会毫不犹豫的抛弃他。有人说,大家都是这样做的,抛弃他有什么不妥的呢?难道我要养他一辈子啊?企业又不是慈善机构。
换句话说,即使是在利用员工,我们利用好了没有?如果你是利用性能工程师,你利用他的专业技能,就可以了。不要抱怨他不愿意打扫卫生,更不要埋怨他不懂销售技巧。
不要期望他能够给你带来增值服务,除非你主动给他提供增值服务,也就是培训。
如果是一个智商比较高的应聘者,是不会看你给他开出的薪资待遇等郑重的承诺,而是会看你是怎样对待老员工的。通过你对老员工的态度和处理方法,他可以知道自己未来的结果。博古而通今,透过历史可以看未来。
如果一个企业家都是在利用员工的话,我相信他身边的创业元老一定会很少,即使有人少数几个留下来的,是因为你觉得他们还有利用价值。
办企业的动机
有必要这里来谈谈我们办企业的动机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办企业呢?
我想企业家们办企业,大概不外乎以下三种原因。
大多数办企业的人都是想赚钱而做生意、开公司的。看待别人开公司挣到钱了,自己也来博一把。为赚钱而开公司的人,当他觉得赚不到自己想要的钱时,当行情不好,就很容易退缩。因为他因利而来,一定会因利而去。在这次金融海啸里,很多关门的老板都属于这类人。
当然,办企业是要盈利的,这也是企业的基本特征。但是,如果将盈利看作是办企业的唯一目的,会导致企业里的员工都以“钱”为工作导向。带领一群唯利是图的人前进,是什么样的感觉,相信有些企业家已经尝到“甜头”了。
第二种原因,是他只会做这一行,离开这一行,他什么都不会做。因为他要求的只是养家糊口,所以他这类人的企业不会做得很大,他会慢慢地往前熬,只会随着行业的发展而生灭。
第三种原因,他是因为热爱这一行,所以才加入这一行。他将一生的心血注付在这个事业上,他完全是出于对这件事情的热爱,最终的结果不是他所关心的。他是在一直享受着整个事情过程给他带来的快乐。他不会因为一时的挫折、失败而感到沮丧。他会迎难而上,在困难、挫折中找到根本原因,与员工们一起渡过难关。因为他是真的热爱这一行,作为毕生的愿望、奋斗目标而全身心地投入。
当一个人全身心的投入到一件事情上时,他是最具有人格魅力的。我想大家肯定会对这句话有自己的人生体悟,尤其是在座的女企业家们,对吧?
就像喜欢打麻将的人听到哗哗的洗牌声,会驻足侧耳,跃跃欲试。就像“舞”林高手,听到心仪的舞曲,碰到舞技高超的舞者,会情不自禁的随之起舞一样。
只有我们是全身心的投入,在做一件事情时,我们自然会吸引别人的关注,自然会吸引别人的加入。而且,吸引来的一定是志同道合的人。
如果有人是在利用别人来做为他自己事情,结果同样是被别人利用,最终会以两败俱伤、遗臭一时的结局收场。所以,出于自私自利的目的,为了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而招人,是不可取的。这个动机导致的结果是危险的。
如果你是发自内心的帮助别人,我们一起打造一个平台,来实现我们共同的梦想。自然能够吸引到与你价值观一致的,你就会有很多同志。
全身心的投入到你所热爱的事业当中,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别人,发自内心的帮助别人,一起共事,一起分享,这样的胸襟就是大格局。助人者人恒助之,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功成名就。
所以,各位要清楚,人才不是“招”来的,是靠你的人格魅力吸引来的。所以,在我们道理企业家协会里没有招聘部,只有人才吸纳部。
购买讲师联系方式查询服务
首家按效果付费的培训众包平台
0755-83802522
周一至周五 09:00-18:00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