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领袖智慧:看古代君主如何激励下属
发布日期:2015-07-16浏览:2298
不停地激励,让属下一直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是领导力的关键。如何激励?还在于要清楚属下想得到什么,才能拨动其心弦。
图片
1.诛大赏小,赏罚严明
正所谓“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悦者,赏之。杀贵大,赏贵小”(《六韬·将威》),如果杀一个人能让全军震惊,这个人无论是谁都该杀头;如果赏一个人能让一万个人受到欢欣鼓舞,这个人无论是谁,都应该赏赐他;诛杀重在诛杀地位高的人,奖赏重在赏赐地位低的人。
诛大赏小是个屡试不爽的有效管理手段。实施惩罚时,先从有影响力的人物下手,从大的事情下手,警示效应才明显,才能真正影响全局,在实施奖励时,先从小人物入手,从小的进步和成就入手,可体现领导者鼓励先进的态度和求贤若渴的诚心,从而培养员工的信任感。
在企业管理中,不可能像将军带兵打仗那样,有那么多“杀一人而三军震”的惊心动魄的举动,管理者应更多地求助于“赏小”,关注下属细微的进步,并不断给予褒奖,通过日积月累,树立自己在下属心中的威信。
2.推心置腹,动之以情
中国人重情义、重感情,所以企业领导要特别注重感情投资。只有用心领导,以情动人,真正拂动了下属的心弦,管理才是真正到位的。
所谓感情投资,就是指不用一切形式上、物质上的手段,而用一种精神上、感情上的手段对下属进行鼓励和奖赏。比如一些关切的举动,两句动情的话语,这些东西不像物质的奖赏那样可以拿过来就用,但是它的作用要比物质奖励大。在中国人眼里,不重情义的人就不成其为人,不能知恩图报的人也不是君子。情义是人际关系的基础。如果一个人没有人情味,不讲情义,那根本就没有和他交往的必要。一个有情义的人才能折服人,才能被部下拥戴。刘备就很善于运用以情动人的手段,我们可从刘备送徐庶的情景中略见一斑。
刘备在马上拉着徐庶的手说:“先生此去,天各一方,未知相会却在何日!”说完,泪如雨下。徐庶也是泪流满面。此已达送别的最高潮,可是高潮之后又是更高潮。刘备停马站立于树林边,看着徐庶越来越远的背影,哭着说:“元直去矣!吾将奈何?”然后凝泪而望,却被一树林隔断。玄德以鞭指曰:“吾欲尽伐此处树木。”众问何故。玄德曰:“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刘备手下诸将也是“无不伤感”。
3.攻心为上,激将致胜
中国人爱惜自己的面子,不论对上级、对同行,还是对下属,都要考虑面子问题。
激将法利用人们的自尊心,从相反角度激起其”不服气”的情绪,使其产生一种奋发进取的”内驱力”,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收到不同寻常的效果。利用面子心理,巧妙施以激将法,就可以把很多棘手的事情消解于无形。当年在定军山,诸葛亮就是百般激将老黄忠,充分调动人才队伍中的“闲置资源”,让老将出马斩杀了曹操心腹爱将。
运用激将法要注意两点:激将法只适用于有办事能力的部下。黄忠原本虎将,只是年事已高,所以在受激情况下才会打胜仗。如果是偏将,激将只会使他更快战死,而无法扭转战局;激将法只能一次对一个人运用。人员多了,大家面子都降了一等,相互扯平,就没有人出头来承担责任了,激将法自然没有效果。
4.软硬兼施,双管齐下
激励讲究“打”和“拉”的艺术,前者是一种“硬”的强迫措施,而“拉”则是“软”的管理措施,施于无形但成效不可忽视,其实际效果并不比硬管理差。领导者在注重感情投资的同时,也要该唱黑脸就唱黑脸,不可心慈手软。在管理过程中讲究软硬兼施,恩威并济,双管齐下,对员工又“打”又“拉”才是管理员工的妙诀。
康熙谋划平台大计时,感觉非用姚启圣不可。此人自恃才高,能言善辩,屡屡与上司争吵,被一再降职,在马场任九品“司厩”。康熙先进行打压,将其关入牢中:“好吃好喝供着,3个月任何人不得同他说一句话,朕要把这只能言鸟憋个半死。”然后将其带回北京,途中让姚在冰天雪地里坐在四处漏风的囚车上,让其吃尽苦头。姚启圣的轻狂被涤荡尽了,这才让其进入龙辇,赏点心吃,又让其读御书,再在养心殿“经筵日讲”。后来姚任福建总督,在收复台湾的过程中立下大功。
在管理员工的过程中,光有软的或硬的手段似乎都不妥,最高明的则是软硬兼施,双管齐下。领导者用“硬话”发威后,给员工一段时间检讨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过失,然后领导者可以有计划地逐步做收服人心的工作。
5.义利兼顾,引导明晰
楚国有个叫直躬的人,他的父亲偷了别人的羊。他得知后就去向官吏告发了自己的父亲。令尹说:“你告发别人的偷盗行为,这是对国君的忠心,值得嘉奖。但你告发自己的父亲,却是大不孝,是父亲的不孝儿子。所以,我要先打你二十大板,让你受皮肉之苦,然后再奖你钱。”直躬虽然得到银钱的奖励,却也挨了一顿板子。令尹虽然奖赏了直躬,却又否定了直躬的行为,认为不合孝道。这让楚国人在遭遇同类事情时,无所适从。权衡之下,很多人都选择了沉默。自此,楚国的坏人坏事就很少有人向上报告让君主知道了。
现代管理中,谴责和赞扬、奖赏和惩罚在执行过程中互相矛盾,员工就会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必须赏则誉之,罚则毁之,对员工有一个明晰的引导作用。
图片
1.诛大赏小,赏罚严明
正所谓“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悦者,赏之。杀贵大,赏贵小”(《六韬·将威》),如果杀一个人能让全军震惊,这个人无论是谁都该杀头;如果赏一个人能让一万个人受到欢欣鼓舞,这个人无论是谁,都应该赏赐他;诛杀重在诛杀地位高的人,奖赏重在赏赐地位低的人。
诛大赏小是个屡试不爽的有效管理手段。实施惩罚时,先从有影响力的人物下手,从大的事情下手,警示效应才明显,才能真正影响全局,在实施奖励时,先从小人物入手,从小的进步和成就入手,可体现领导者鼓励先进的态度和求贤若渴的诚心,从而培养员工的信任感。
在企业管理中,不可能像将军带兵打仗那样,有那么多“杀一人而三军震”的惊心动魄的举动,管理者应更多地求助于“赏小”,关注下属细微的进步,并不断给予褒奖,通过日积月累,树立自己在下属心中的威信。
2.推心置腹,动之以情
中国人重情义、重感情,所以企业领导要特别注重感情投资。只有用心领导,以情动人,真正拂动了下属的心弦,管理才是真正到位的。
所谓感情投资,就是指不用一切形式上、物质上的手段,而用一种精神上、感情上的手段对下属进行鼓励和奖赏。比如一些关切的举动,两句动情的话语,这些东西不像物质的奖赏那样可以拿过来就用,但是它的作用要比物质奖励大。在中国人眼里,不重情义的人就不成其为人,不能知恩图报的人也不是君子。情义是人际关系的基础。如果一个人没有人情味,不讲情义,那根本就没有和他交往的必要。一个有情义的人才能折服人,才能被部下拥戴。刘备就很善于运用以情动人的手段,我们可从刘备送徐庶的情景中略见一斑。
刘备在马上拉着徐庶的手说:“先生此去,天各一方,未知相会却在何日!”说完,泪如雨下。徐庶也是泪流满面。此已达送别的最高潮,可是高潮之后又是更高潮。刘备停马站立于树林边,看着徐庶越来越远的背影,哭着说:“元直去矣!吾将奈何?”然后凝泪而望,却被一树林隔断。玄德以鞭指曰:“吾欲尽伐此处树木。”众问何故。玄德曰:“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刘备手下诸将也是“无不伤感”。
3.攻心为上,激将致胜
中国人爱惜自己的面子,不论对上级、对同行,还是对下属,都要考虑面子问题。
激将法利用人们的自尊心,从相反角度激起其”不服气”的情绪,使其产生一种奋发进取的”内驱力”,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收到不同寻常的效果。利用面子心理,巧妙施以激将法,就可以把很多棘手的事情消解于无形。当年在定军山,诸葛亮就是百般激将老黄忠,充分调动人才队伍中的“闲置资源”,让老将出马斩杀了曹操心腹爱将。
运用激将法要注意两点:激将法只适用于有办事能力的部下。黄忠原本虎将,只是年事已高,所以在受激情况下才会打胜仗。如果是偏将,激将只会使他更快战死,而无法扭转战局;激将法只能一次对一个人运用。人员多了,大家面子都降了一等,相互扯平,就没有人出头来承担责任了,激将法自然没有效果。
4.软硬兼施,双管齐下
激励讲究“打”和“拉”的艺术,前者是一种“硬”的强迫措施,而“拉”则是“软”的管理措施,施于无形但成效不可忽视,其实际效果并不比硬管理差。领导者在注重感情投资的同时,也要该唱黑脸就唱黑脸,不可心慈手软。在管理过程中讲究软硬兼施,恩威并济,双管齐下,对员工又“打”又“拉”才是管理员工的妙诀。
康熙谋划平台大计时,感觉非用姚启圣不可。此人自恃才高,能言善辩,屡屡与上司争吵,被一再降职,在马场任九品“司厩”。康熙先进行打压,将其关入牢中:“好吃好喝供着,3个月任何人不得同他说一句话,朕要把这只能言鸟憋个半死。”然后将其带回北京,途中让姚在冰天雪地里坐在四处漏风的囚车上,让其吃尽苦头。姚启圣的轻狂被涤荡尽了,这才让其进入龙辇,赏点心吃,又让其读御书,再在养心殿“经筵日讲”。后来姚任福建总督,在收复台湾的过程中立下大功。
在管理员工的过程中,光有软的或硬的手段似乎都不妥,最高明的则是软硬兼施,双管齐下。领导者用“硬话”发威后,给员工一段时间检讨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过失,然后领导者可以有计划地逐步做收服人心的工作。
5.义利兼顾,引导明晰
楚国有个叫直躬的人,他的父亲偷了别人的羊。他得知后就去向官吏告发了自己的父亲。令尹说:“你告发别人的偷盗行为,这是对国君的忠心,值得嘉奖。但你告发自己的父亲,却是大不孝,是父亲的不孝儿子。所以,我要先打你二十大板,让你受皮肉之苦,然后再奖你钱。”直躬虽然得到银钱的奖励,却也挨了一顿板子。令尹虽然奖赏了直躬,却又否定了直躬的行为,认为不合孝道。这让楚国人在遭遇同类事情时,无所适从。权衡之下,很多人都选择了沉默。自此,楚国的坏人坏事就很少有人向上报告让君主知道了。
现代管理中,谴责和赞扬、奖赏和惩罚在执行过程中互相矛盾,员工就会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必须赏则誉之,罚则毁之,对员工有一个明晰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