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教授讲老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发布日期:2015-08-05浏览:1998
-
课程时长
12h H课程大纲
我们不能把亲子教育理解为对孩子的教育,而是对孩子对生活的理解,人在生活当中应该怎么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和树立价值观,因此亲子教育不是说我教孩子如何写好作业,我教孩子如何穿衣服,而是我们更多是教孩子如何做人,和与世界的相处、与工作的相处,亲子课堂的教育是人生的教育,这才是亲子课堂的本意,它不仅仅是讲母子关系。
道德经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力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译文】
具有上德的人不表现为外在形式的“德”,所以实际上是有“德”;下德的人死守着形式上的“德”,因此实际上是没有“德”。上德的人顺任自然而无心作为,下德的人在形式上表现“德”并有心做作。上仁的人有所表现但出于无意,上义的人有所表现却出于有心。上礼的人有所作为却得不到回应,于是就伸出胳臂,强掣牵拽。所以,丧失了“道”而后才有“德”,丧失了“德”而后才有“仁”,丧失了“仁”而后才有“义”,丧失了“义”而后才有“礼”。“礼”这个东西,是忠信的不足,是祸乱的开端。所谓“先知”,不过是“道”的虚华,是愚昧的开始,因此大丈夫立身敦厚,而不居于浅薄;存心朴实,而不居于虚华。所以要舍弃薄华的“礼”,采取厚实的“道”和“德”。
高尚的道德不标榜道德,低等的道德天天挂在嘴上,时刻都在讲道德,因此是无得。高尚的道德因为它不去着意,因此没有它做不到的;天天把道德挂在嘴上的人即使不做事的时候,他也以为自己在做事,总觉得自己是很有道德的。一个人有仁爱之心,是不求回报的;到了义,我很讲义气,为哥们两肋插刀,很忠诚,认为是为对方做的,这就是有以为了;到了礼的时候,我对你行礼了,我对你尊敬了,如果你不给我回应,那我就不愿意了,就愤怒了,挥动着臂膀,要强行了。因此老子说:失道了以后才会有德,失德了以后才会有仁,仁爱还不错,到失去仁爱的时候,才会讲义气啊,两肋插刀啊;到了义气没有了,才会讲礼尚往来啊;到了礼没有的时候,才会讲忠诚啊,人要守信用,实际上到倡导忠诚守信用的时候,就是说已经是混乱了。强调仁义礼智信这些东西,道德的表面,是表现出来的东西,但是这些是道德表现的,是不用强调的,如果强调它,那就是愚的开始了,愚蠢了。人本来就是有良知的,人本来就是爱人的,不要去表达我很爱人;人本来就是遵守承诺的,不要表达我这个人很遵守承诺,也不要在全民里面去宣扬遵守承诺,因为人本身就是遵守承诺的,不需要宣扬。人就应该爱人,是本性,去掉张扬,去掉宣扬,而守着本性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