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你的浏览版本过低,建议使用IE8以上或其他浏览器,将获得更好的购物体验。
-
查看详情>>
作业慢,不会管理时间这种情况存在的最多,如果孩子不会管理时间,他对时间也就没有概念,写作业、做事磨蹭也就是自然的事了。
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给孩子自己管理自己时间的自由!给他权力和责任!
让孩子为自己每天的学习和生活订个计划,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地写下来,并每天自己监督完成情况。做到了得到奖励,做不到,后果自负!
当然,对于年龄小一些的孩子,家长可以在他订计划的时候,提一些建议,和孩子多讨论,以便他的计划能够更可行更科学。
如果家长坚持这样做三个月以上,你的孩子一定能成为一个做事有效率的人。
很多家长总是习惯什么都替孩子想好、安排好,“该写作业了。”“吃饭了,别看电视了!”“该上床了!”每天晚上,很多家里,常常能听到家长这样一遍一遍地提醒孩子、催促孩子,家长总是这样替孩子安排时间,孩子当然不用自己操心去怎么安排时间了,也就很难有时间观念。因此,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时间的主人,你就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时间的奴隶,那你就一分一分地替孩子安排时间
一、善用小闹钟
用闹钟督促孩子做作业,有利于孩子快速有效地完成作业。有个孩子在使用闹钟前,做作业的速度相当慢,总是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玩橡皮,20分钟的作业拖一个多小时还不能完成。后来,孩子妈妈想了个主意,她每天根据孩子的作业总量和孩子做作业的效率,帮孩子估算出做作业需要的时间,然后让孩子在写作业之前先上闹钟,闹钟在孩子完成作业的期限前10分钟响。从这以后,这位母亲再不用在孩子后面催促“快点、快点”,闹钟是他最好的催促。同时,孩子在自己定闹钟学习的过程中,也不断体验到了成功感,不再把作业当作帮父母完成任务,学习更加自觉;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定闹钟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如果他能比自己规定的时间提前完成,要受到奖励噢!
二、规定时间没有完成立即停止
有些孩子写作业拖延时间拖成习惯了,每天都要到晚上十点才能完成作业,减少了睡眠时间,导致第二天上课没有精神,降低了学习效率。周而复始,造成恶性循环。改变这种状况,可以给孩子确定一个作业完成的最后时间。要保证孩子十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很多家长规定孩子九点钟睡觉。所以到了晚上九点,孩子的作业还没有完成,就不再写了,要求孩子必须睡觉。作业没有完成,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以后,孩子就会抓紧时间完成了。这是个狠招,家长要具情况而定,不能多次使用,只能在关键时用上几次。
三、把作业当成考试
女儿上小学三年级时,做家庭作业总是磨磨蹭蹭。两三道题,本应20分钟就可以做完,可她却要耗上近两个小时。因为做作业磨蹭,女儿的业余时间全被占用了,没有玩的和做其他事的时间。所以,她对学习开始产生厌烦情绪,学习成绩也下降了。后来,我决定试一下,让女儿把作业当成考试来完成。
一天,女儿放学回家,正要打开书包做作业,我便过去对她说:“从今天开始,咱们把作业当考试吧,怎么样?”女儿一愣,诧异地问我:“怎么考啊?”我就反问她说:“你们考试有什么规定吗?”女儿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有啦!”于是,我俩边写边说,将有关考试的要求一一记录下来,并对女儿说,按考试要求做完作业,你就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一听这话,女儿的劲头更足了,赶紧拿来闹钟,让我帮她计算一下完成作业所需要的时间,迅速将闹钟上好弦,用很短的时间将作业所需要的用具准备齐全,俨然一副考试的架势。
我提醒她说:“考试可不让看书呀!”女儿很自信地说:“我不看书也都会”。“考试”开始了,看到女儿一本正经的样子,我打心眼里高兴。原来要耗上两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作业,今天只用了二十几分钟。闹钟一响,女儿将作业本递给我,风趣地说:“爸爸老师,给我判卷子吧!” 经过一个月的将作业当成考试的训练,女儿做作业的速度快了许多,准确率也大大提高。这种办法不但激发了她的学习兴趣,也给我们全家的生活增加了许多乐趣。
四、让孩子主动做作业注意4点
1、做作业的时间不宜过长。
2、放大孩子的优点。
3、列一个功课计划表。
4、先让孩子做擅长的功课。
-
查看详情>>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家庭是百年树人的起点,母亲则是子女们的最早、最直接、最重要的教育者。因此,母亲的素质水平,特别是受教育的程度关系着新生一代的身心发展水平,关系着家庭生活的质量。
1 .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妈妈的素质有多高,孩子就能飞多高
用理性的母爱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提高自身素质是教育孩子的关键
正确“导航”是妈妈的第一要责
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妈妈
妈妈也应该向孩子学习
别忘培养孩子合群意识
给孩子种下一粒“理想”的种子
2.孩子99%成功采自妈妈1%的改变
改变孩子从改变妈妈开始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妈妈
“弱”妈妈教出“强”孩子
重视培养孩子的爱好和特长
给批评穿上表扬的外衣
别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标准
做一个“糊涂”的妈妈
妈妈要学会给孩子留面子
3.妈妈一定要懂的“家教心理掌”
拥有积极的心态才能有个好未来
乐观,让孩子的未来充满阳光
独立,让孩子选择自己的人生
自信,为孩子找到生活的指向标
化解嫉妒,为孩子心理上的毒瘤做化疗
信心来自于妈妈的信任
打败自私,为孩子纠正“唯我独尊”意识
4.妈妈必须给孩子的10种品质
感恩,也是一种修养
宽容,教孩子学会“心理换位”
乐观,开启孩子光明未来之门
自信,构建孩子动力的金三角
诚信,孩子人生的通行证
勤劳,培养孩子勤劳的“蜜蜂”精神
礼仪,孩子社交的“名片”
责任,将责任感植入孩子的心灵花园
坚强,让稚嫩的肩膀不畏惧困难
主见,让成长的空间更自由
5.好习惯决定孩子大未来
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惜时如金,时间安排有诀窍
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节约,让生活更富有
培养孩子爱学习的习惯
好卫生,好身体
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习惯
培养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6.最伤害孩子的7句话
“你真笨”
“给我滚出去”
“这么多年,真是白养活你了”
“没见我正忙吗,以后再说”
“看我怎么收拾你”
“你看隔壁家的××,比你强多了”
“别以为你长大了,我就管不了你”
-
查看详情>>
每个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懂事诚实,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诸多孩子撒谎的事例往往让爸爸妈妈痛心不已。孩子一撒谎,有些爸爸妈妈就着急,批评、责骂、惩罚,甚至动手打孩子!可是棍棒打不出诚信的人,惩罚教育只会适得其反,让孩子越来越多地撒谎。
其实,对待孩子撒谎,家长大可不必惊慌,您可曾想过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面对孩子撒谎,家长可以怎样做呢?
第一招:孩子被动性撒谎,家长应了解事实
大人在孩子心目中是极有威严的,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够受到大人的肯定。面对大人的提示教唆,孩子容易就范。比如爷爷奶奶疼爱孩子,偷偷买雪糕给孩子吃并告诉孩子不要让你妈妈知道。一般这种情况下,当妈妈问起,孩子会跟妈妈说我没有吃雪糕。
你可以这样做: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不要急于批评孩子。首先分清来龙去脉,同时告诉孩子爷爷奶奶是爱你的。然后再告诉孩子以后有这样的事,你可以告诉妈妈,妈妈不会批评你。
第二招:孩子懵懂撒谎,家长不应过度较真
孩子处于意识懵懂的时期,对很多时间,空间,数量等概念都比较模糊。他们可能会将去外婆家说成去奶奶家。这样的谎言是完全没意识所产生的。
你可以这样做:当孩子懵懂撒谎时,家长不必过于认真计较。既然孩子是无意识的,家长也不可严责孩子,否则孩子会觉得特别委屈。反而,家长可以借此为孩子说清这些概念。
第三招:孩子有意撒谎,家长应给予适度的教育
家长是孩子最依赖的人,有的孩子犯错故意撒谎是为了避免家长的惩罚,保持自己在家长心目中的好形象。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肯定,也不愿意去承担自己的过错。
你可以这样做:平时,家长不要动不动犯点小错就惩罚孩子,否则,孩子犯错了就会害怕去面对,因此撒谎。另外,当孩子有意撒谎时,家长可以给予适度的教育鼓励孩子说真话。
第四招:孩子自卑心理使然撒谎,家长应增加孩子自信
很多孩子撒谎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自信,希望借谎言来增加别人的关注。事实上,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当孩子看到其他孩子会唱歌跳舞,而自己却不会时,他们会告诉老师我也会唱歌跳舞。
你可以这样做:家长要注意到此类谎言是孩子欠缺自信的表现,也是孩子希望学到唱歌跳舞等耀眼技艺的心声。因此,家长可以带孩子学习更多的技艺,并常常鼓励夸奖孩子,使孩子更加自信。
切记,孩子如何看待撒谎,根源在于父母
一直以来,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对撒谎的态度有点刻板,视撒谎为洪水猛兽,如果孩子撒谎,家长们就急于纠正孩子的坏习惯。撒谎我们可以理解为“故意说不符合事实的话。”这样想来,我们每一个大人都可以称得上是“撒谎精”了,例如,有人请我们吃饭,我们不愿意去,但我们不会直接说“不愿意”,而会说“不巧,没时间”,有时为照顾对方情绪,还会夸大地说“太遗憾了,下次一定”,其实根本就想在家休息,也不愿有下一次。还有,当我们有心事,让别人发现后,别人询问是不是不舒服,而我们不想说出心事,就经常说“没事没事,挺好的”,然后挤出言不由衷的笑容……这样的事太多了,大人们都难免如此,孩子们又怎么能保证完全诚实呢。
试想一下,假如一个陌生人敲门,你是希望孩子如实告诉对方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家,还是希望孩子谎称“爸爸在客厅看电视”呢?假如奶奶给大家做了饭菜,很不合大家平时的口味,你是希望孩子谢谢奶奶,还是大声喊叫“太难吃了”呢?即使孩子说出真相,这种诚实恐怕也不能让家长们满意,因为他们发现孩子什么话都实说,有点太“老实”、太“实在”了,于是他们又担心孩子“死心眼儿”,将来不好融入社会。
其实,问题不在于撒不撒谎,而在于什么情况下“撒谎”以及如何“撒谎”,这是我们应该好好思考并教会孩子的。我们的生活中有时也需要谎言,就是所谓的“善意的谎言”,但是,当我们出于好意需要撒谎的时候,一定要给孩子讲清楚,我们这样做是为了保护自尊心或者出于孝顺等等目的,这样的谎言里包含着爱与关怀。要教会孩子区分撒谎的性质,有些撒谎是为了人身安全,比如对敲门的陌生人谎称家里大人在;有些撒谎是一种变通或委婉,比如用时间不巧来拒绝一个自己不想参加的约会;有些撒谎是一种善意和安慰,比如对奶奶说,我喜欢您做的饭。我们也要告诉孩子,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伤害他人、凭空捏造事件引起他人注意、为了好玩不计后果的谎言,是绝对不能说的。
需要提醒的是,不必去问“孩子这么小,能理解吗”,我们用孩子能理解的话讲出来,用我们的言行影响孩子,孩子就会慢慢理解,这就是成长的过程。
-
查看详情>>
家庭教育黄成老师 父母是孩子最长久的老师
父母本身就是儿童最初的世界,他们不仅是第一任老师,实际上也是儿童终身的老师、最长久的老师。父母的价值、意义和他对孩子的影响,我们还没有非常深刻地意识到。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孩子就是父母造就出来的。在孩子身上都可以看到父亲和母亲的影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神奇的种子,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它长在什么样的土地上,他可能会开出不同的花。在任何土地上种子都是可以开花的。那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毫无疑问是非常深刻的,也是非常关键的。
父母亲的养育方式的确非常重要。无论在哪里,我们都离不开父母的影响和父母教育的影响。父母不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坏;父母用错误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得更坏。所以在优秀的孩子成为优秀的人才的背后,我们总能找到和谐温馨家庭的影子。同样,一个不健全的人格,我们可以在家庭中找到矛盾和冲突的因素。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在中国的家庭,父母的素养还有待提高。大部分父母都没有接受过科学的训练、科学的育儿知识的培训,所以中国的父母亲是经常容易犯错误的。司机要经过培训才能上路,如果没有经过培训他肯定是要撞车的,说不定自己的性命难保。做父母的技术要求比当司机要高得多,但是恰恰我们没有经过培训,也不需要任何的认定。
我们的父母亲往往就用一个标准——上清华北大哈佛的标准——来培养孩子。实际上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我一直说最好的教育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去培养孩子,最后大部分人是失败者。
我们要让所有的孩子都成为英雄,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帮助他,让他成为他自己。让每个孩子在学校里发现他自己,能够和那些最美好的东西相遇,能够找到他自己,最后成就他自己。事实上,家庭和学校应该是一个帮助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的场所,给孩子尽可能多的空间、舞台和机会,这样才有可能让孩子成为他自己。作为父母亲
来说,千万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千篇一律,所有的孩子都成为同一个样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帮助孩子找到他自己,这才是最关键。过度关心照顾,结果造成很多长不大的孩子。过多的限制干涉,也限制了孩子潜能的释放。
-
查看详情>>
1、认真“听”的习惯。
为了教和学的同步,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思想,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听边思考,对中、高年级学生提倡边听边做听课笔记。
2、积极“想”的习惯。
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使自己始终置身于教学活动之中,这是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一般要求达到:有根据、有条理、符合逻辑。随着年龄的升高,思考问题时应逐步渗透联想、假设、转化等数学思想,不断提高思考问题的质量和速度。
3、仔细“审”的习惯。
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教师应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学会抓住字眼,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旁注、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性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建议教师们经常进行“一字之差义差万”的专项训练,不断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4、独立“做”的习惯。
练习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然延续,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实践活动,还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教师应教育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盲从优生看法,不受他人影响轻易改变自己的见解;对知识的运用不抄袭他人现成答案;课后作业要按质、按量、按时、书写工整完成,并能作到方法最佳,有错就改。
5、善于“问”的习惯。
俗话说:“好问的孩子必成大器”。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大力提倡学生自己设计数学问题,大胆、主动地与他人交流,这样既能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同学友情,又可以使学生的交际、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逐步提高。
6、勇于“辩”的习惯。
讨论和争辩是思维最好的媒介,它可以形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多渠道、广泛的信息交流。让学生在争辩中表现自我、互相启迪、交流所得、增长才干,最终统一对真知的认同。
7、力求“断”的习惯。
民族的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因此新大纲强调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思考问题时不受常规思路局限,乐于和善于发现新问题,能够从不同角度诠释数学命题,能用不同方法解答问题,能创造性地操作或制作学具与模型。
8、提早“学”的习惯。
从小学生认识规律看,要获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必须牢牢抓住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四个基本环节。其中,课前预习教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随着年级的升高、预习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9、反复“查”的习惯。
培养学生检查的能力和习惯,是提高数学学习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自觉性和责任感的必要过程,这也是新大纲明确了的教学要求。练习后,学生一般应从“是否符合题意,计算是否合理、灵活、正确,应用题、几何题的解答方法是否科学”等几个方面反复检查验算。
-
查看详情>>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共同促进孩子成长一、不要对老师抱怨,更不能在孩子面前说老师的“坏话”,抱怨只会让问题变得更糟。
我们抱怨一个人的时候,对方必然也会对我们反感,就像别人抱怨我们的时候,我们也不会从心里喜欢他。重要的是,当你抱怨老师的时候也会影响到你的孩子,孩子也会跟着你一起说老师的不好并排斥老师。一旦与老师对立,孩子就会听不进老师的话,这门功课十有八九学不好。孔子曰“亲其师,信其道”,心里能崇敬和爱戴老师时,才能学好知识。
老师是人,不是“神”。人的能力有限,你不能要求所有的老师都法力无边,圣人孔子还有自己不喜欢的学生呢,更何况老师也是一个跟我们一样的肉身凡人,他也有喜怒哀乐,有正确也有错误的时候。不管老师对或错,我们都尽可能去理解他、接受他,并引导孩子去理解他、欣赏他。没有哪个老师不希望他的学生变得更出色,除非他已确实没了办法,所以,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怀疑老师。
二、不要企图改变老师的行为。不要要求老师用跟我们一样的心态、行为来呵护我们的孩子。
你面对的只是你的孩子,而老师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学校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各有差异,不要祈求学校最好的老师来教我们的孩子或要求学校更换任课教师,老师的教学水平需要日积月累,而不是家长叫他提高他就能提高,接受和理解老师会比企图改变老师更有价值。对老师有意见,友善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利用关系来要挟和给老师施压是不明智的行为。
三、要勤与老师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和交流。很多家长跟老师的沟通都是一个学期1-2次的家长会,这是远远不够的。
家长会上与老师说话的概率很低,几十个家长都在,你一句我一句、左一句右一句,每人轮不到与班主任讲两句话,沟通的成效非常低。平时要有与老师交流的习惯。一个月一次比较合适,孩子问题比较严重的,沟通间距的时间保持在1-2周一次。
多与老师交流会有两个好处:一是老师对你的印象会加深,对你印象加深后,他就会自然地注意和关注你的孩子;二是交流一旦增多,你就能从老师那里知道孩子在校的情况(如成绩下滑、上课注意力分散、早恋等),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与老师说话的态度要尽量诚恳和谦恭。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虽然今天不必如此,但对老师保持谦恭的态度是必要的。哪怕我们在社会的地位比教师高,也一样要让老师感觉到我们对他的尊重和工作上的认可。老师对你孩子的一次教育、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有可能对你的孩子产生终身的影响和脱胎换骨的变化,我们没有什么理由不尊师重教。
五、和老师沟通的方式与技巧。
技巧不是谋略,而是真心诚意。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你对老师诚心、心里有老师,老师对你的孩子亦会关心。与老师交流除了当面沟通外,还可以采取写信和打电话的方式沟通:
1.手机短信和写信。重要的节假日、生日和气候变化大时不忘给教师发问候短信,孩子的问题也可以通过短信询问,或者经常发些出自内心感谢老师的短信,短信后面加上三个字“不用回”,老师会觉得你善解人意。用写信的方式沟通也很好,书信容量大,反映的问题也会比较全面,老师能长久保存,写好后E-mail给老师。
2.打电话。打电话是和老师交流沟通的好方式,简单直接、占用时间短、解决问题快。给老师打电话需要注意的事项有三个:一是打电话前先发短信问老师什么时候方便接电话,提前预约,这样不至于打扰他的工作和接不到电话;二要注意时间。一般晚上给老师打电话好一些,老师白天上课会比较忙,晚上心情会轻松些。通电话的时间不要太长,一般3-10分钟为宜。不要一接通电话就讲个没完,这会让人很烦。三要有老师讲话语气不好的准备。有时我们打电话给老师,正赶上老师状态和讲话语气不好,这时应及时挂断电话,告诉老师下次打给他。不要打过两次就不敢打了,觉得老师讨厌我们给他打电话。老师平时工作压力比较大,有家庭、有自己的孩子及个人的喜怒哀乐,偶尔情绪不好也是正常的,我们应予以理解。
六、沟通要广泛,要与孩子的所有任课老师沟通。
影响、改变你孩子的不一定是班主任,可能是体育老师、音乐老师或英语老师,任何一个老师都有可能改变你孩子的一生。为此,我们沟通的对象不要只放在班主任身上,要跟孩子所有的老师都保持经常性地沟通与联系。只跟班主任沟通,沟通的对象就只有一个点,跟多个老师沟通,就会有多个点。沟通的点多了,你孩子受到的关注就会提高。如果孩子听不进家长的话,就可以把你的意思与孩子喜欢的老师沟通交流,让老师与你的孩子沟通,效果会比较好。
教育机会就在有心人手里,教育的智慧就在善于“悟”的家长心里。
-
查看详情>>
许多家长很疑惑,为什么我给孩子报了那么多的辅导班,孩子的成绩还是不理想?为什么我让孩子一天恨不得24小时都学习,孩子的成绩还是上不来?一位有着多年教龄经验的老师告诉您:其实,孩子之间学习成绩的差距归根到底是他们学习习惯上的差距。
1.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
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学生同时面对的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所以学生要学习好,除了我们老师努力提高能力水平,适应学生外,学生更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2.自学预习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3.专心上课的习惯
教与学应该同步,应该和谐,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这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
4.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要善于提出问题,要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积极思考教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我们观察事物,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一般要求达到:有根据、有条理、符合逻辑。
5.善于提问的习惯
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6.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
7.独立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然延续,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实践活动,也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做作业的同时也时一种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学的作业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书面的,二是看书思考或实践操作的。
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有的学生做作业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等”,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就不动笔;有的学生好高骛远,简单的是会而不对,复杂的对而不全,这些不良习惯严重的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我们要重视做作业,在做习题时要认真思考,总结概念、原理的运用方法、解题的思路、并且尽量多记忆一些有用的中间结论。
8.仔细审题的习惯
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学会抓字眼,抓关键词,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上的内涵与外延。同时还要培养自己能从作业,考试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的能力。
9.练后反思的习惯
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
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
第一,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
第二,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
第三,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
第四,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
第五,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10.复习归纳的习惯
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复习也就是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分散的记忆得到一个串联,从而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避免前后知识的脱离与割裂。
复习是有规律的,复习必须及时,否则超过了人的记忆极限点再去复习,将要多花几倍的时间,而且效果不好。因此必须有计划的不间断地复习。
每天尽量把当天的东西都复习一遍,每周再做总结,一章学完后再总的复习一下。对记忆性知识的复习,每一遍的用时不需多,但是反复的遍数要多,以加深印象。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归纳。
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11.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平时要把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随手拿张纸记下,经常看看,看会了、记住了才扔掉。有价值的就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解题的技巧和办法。
12.客观评价的习惯
学生应养成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正确对待考试分数的好习惯。若学生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同学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是一种健康心理的体现。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才能评出自信,评出不足,从而达到正视自我,不断反思,追求进步的目的,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购买讲师联系方式查询服务
首家按效果付费的培训众包平台
0755-83802522
周一至周五 09:00-18:00
用户登录